该用人单位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属于医药制造业中的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发〔2021〕5号)的有关规定,该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程度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 该用人单位正常生产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其他粉尘(吡唑、对氟苯甲酸、对氟苯甲酰乙胺、羟基物、溴代琥珀酰亚胺、溴代物、碳酸锂、脱溴物、脱氢诺龙醋酸酯)、活性炭粉尘、氢氧化钠、丙烯酸、甲醇、甲苯、乙腈、硫酸、四氢呋喃、丙酮、乙酸、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酯、硫化氢、一氧化碳、工频电场。 该用人单位精制车间、合成车间均采用门窗及轴流风机进行通风换气,风机风量为8000m3/h;用人单位优先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自动化设备,反应釜和管道均密闭化,液体原料均在用真空泵直接打入反应釜,减少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本次检测显示,有毒物质及粉尘检测结果,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19)的要求,用人单位为作业人员发放防尘口罩、防毒面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若作业时防护设施未开启,或未有效运行,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故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锅炉采用门窗及轴流风机进行通风换气,风机风量为8000m3/h,加大有毒物质的扩散,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若锅炉房护设施未开启,或未有效运行,有毒物质未及时排出,作业人员长接触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实验室设置通风橱,风机风量为1200m3/h,实验员在通风橱进行作业,减少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根据本次风速检测结果,该控制点风速满足要求,作业时正常开启,故该工序对人体的危害较小。 该项目污水处理采用门窗进行通风,且未设置有毒气体报警器及连锁的事故通风设施,一旦硫化氢大量聚集,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作业人员急性中毒,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该项目防板结剂、布南色林中间体工序使用酸碱溶液,酸碱溶液操作不慎会导致皮肤及眼睛灼伤,防板结剂、布南色林中间体生产区域设置便携式洗眼装置,用人单位为作业人员配备防护手套、护目镜,若洗眼器未保证水源充足,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防护用品,会造成酸碱灼伤。 该项目布南色林中间体工艺中甲酯化工序、脱水工序使用氮气破空,氮气泄露会大量吸热接触造成冻伤,此外氮气是直接窒息性气体,其特点是自身浓度增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而发生窒息。 该用人单位优先采用机械化、自动化为主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选型时选择低声噪声设备,并设立减振基础;空压机、真空泵、制冷机等均单独布置;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安装减振基础,管道采用软管连接;生产区吡唑精制操作工、防板结剂操作工、布南色林中间体操作工、脱氢诺龙醋酸酯操作工、辅助设施巡检工经个体检测8h等效值为64.9-71.5dB(A),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的要求,故噪声对作业人员危害较小。 该项目关键控制点为:生产区产生的乙酸、硫酸、氢氧化钠,污水处理产生的硫化氢。 综合分析,该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属于严重的项目。 |